中國虎網 2016/10/21 0:00:00 來源:
未知
去年8月啟動的藥品審評改革已經初現成效。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主任許嘉齊18日對外披露,截至2016年9月底,已完成審評任務8868 件,是2015年同期的2倍。積壓的注冊申請已由2015年高峰時的近22000件降至現在的11500件。這項改革看似最受醫藥行業關注,實際與民生息 息相關。我國藥品審批已經進入“快審時代”。(10月20日南方網)
按照監管部門的說法,藥品審批進入了“快審時代”的好處是巨大的。他們說,藥品審評改革意味著老百姓可以在更短時間內用上安全而有效的“新藥”了。這些“新藥”就可以因為時間的縮短而造福更多患者。
理論上來說,確實是這樣的道理。“新藥”研發出來了,可是如果只是待字閨中,而只是處在審批的過程中,那又如何造福患者?加快了審批的速度之后,“新藥”就能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這樣不就能讓患者及時用上“新藥”了嗎?用上了“新藥”不就對患者有好處了嗎?
其實,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對于“新藥”審批的速度,很多研發單位,很多醫藥企業,一直以來都是頗有怨言的。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很多來自醫藥研發 部門的代表和委員,就進行了集中問題反映。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代表反映的問題是這樣的:現在“新藥”審批太緩慢了,要進行科研論證,要進行監管驗證,要進 行臨床試驗,要進行最終結論,這一圈下來,讓“新藥”不能及時進入市場,不能及時轉化成效益,打擊了科研部門積極性。
這話有沒有道理?似乎是有道理的。可是,我想說的是,對于一種“新藥”來說,在不能確保其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上述所有環節的監管不對嗎?患者當然想 及時用上“新藥”,但是,患者更想用上的是安全性能得到保障的“新藥”。如果“新藥”不能確保治療效果,不能確保過程安全,那“新藥”或許就會成為安全的 隱患了。
對“新藥”的嚴格管理,恰恰是對生命的敬畏。因為,任何患者都不是科研試驗的小白鼠。安全有效才是“新藥”進入市場的基礎,不能因為研 發單位想快速實現利益,而心太軟。當然,我國“新藥”審批的速度是存在問題的。比如有的“新藥”七八年的時間都沒有審核下來,這里面就可能有行政“不作 為”的問題了。但是,“新藥”審批的環節是一個都不能少的。在此前提下,我們需要對研發單位的訴求給予回應,做到能加快速度的就加快速度。
鑒于醫藥安全的要求,我們就需要理智地面對“新藥審批慢”的現象,一方面盡可能加快審批速度,以造福患者。另一方面,也需要把質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不能為了加快速度而加快速度。畢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句話,“藥品快審時代”切莫只圖縮短時間的痛快。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