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0/24 0:00:00 來源:
未知
四川,素有“中藥之鄉、中醫之庫”之稱,“無川藥不成方”的四川,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產地之一,中藥資源蘊藏量居全國第一。昨日,第五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以下簡稱“中醫藥現代化大會”)在蓉揭幕。
據 悉,中醫藥現代化大會在成都舉辦過四屆,已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中醫藥科技品牌會議。此次以“中醫藥科技創新與大健康產業”為主題的中醫藥現代化大 會,包括13個主題分會和3個專題活動。大會由科技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 局、國家林業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省人民政府承辦,世界中 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協辦。
規格高
14個國家部委與省政府共同主辦
本屆中醫藥現代化大會規格層 次高,由14個國家部委與省政府共同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等國際知名學術組織協辦。相較往屆,本屆大會是在中醫藥科技創新與大 健康產業加快推進的背景下召開,13個主題分會、3個專題活動內容涵蓋中醫藥基礎理論、中藥材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藥新藥開發、生物醫藥創新與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大健康產業與資本對接,體現了從技術創新到產業發展的全鏈條設計。
據悉,本屆中醫藥現代化大會將設立產業促進板塊、創新交流 板塊、政府論壇板塊。在產業促進板塊,大會圍繞產業促進設置了2個專題活動和4個主題分會。專題活動“中醫藥與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科技成果發布對接大會” 將發布創新中藥和生物醫藥重大成果、對接洽談合作項目。專題活動“中藥現代化20年重大成就展示”將展示國家和四川省推動中藥產業發展的成效。此外,產業 發展主題分會包括“中醫藥養生健康服務業發展”“互聯網與中醫藥大數據”“中藥新藥創制及大品種二次開發”“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分會。
在 創新交流板塊,大會設8個創新交流主題分會,將圍繞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關鍵技術等開展創新交流,內容涵蓋“中醫藥理論傳承創新與應用”“中醫藥資源可持續發 展”“中藥質量保障與提升”等主題。在政府論壇板塊,圍繞“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與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構建”“中藥國際注冊法規協調”開展中醫 藥國際科技合作主題研究,探討推動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的政策措施。
加快推動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本屆中醫藥現代化大會邀請了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并組織國外專家提供先進成果在會上發布。大會政府論壇還將討論、發布《成都宣言》,推動更好地建立中醫藥國際科技協作機制。
促合作
生物醫藥代表項目集中簽約
加 速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是本屆中醫藥現代化大會的亮點之一。記者了解到,在本屆中醫藥現代化大會啟動前,大會共收集到800多項成果、項目,推出一批轉移 轉化和投融資項目,并促進一批合作項目簽約。在昨日的活動現場,成都生物醫學材料產業示范園、科倫藥業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項目、川產道地藥材綜合開發與區域 產業發展項目在現場簽約。
記者了解到,眼下,我省積極發揮生物醫藥專業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成了成都天府生命科技 園、天河生物醫藥孵化園等具有競爭力的專業孵化器,打造了成都高新區、天府新區專業醫藥創新科技園和功能區為支撐的中國西部醫藥創新產業帶,以及彭州生物 醫藥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園區,“一帶多園”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集中度明顯提升,成都、資陽、德陽、內江4個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占據全省產值 60%以上。
據悉,我省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醫藥企業已超過210家。其中,成都的科倫、地奧等醫藥企業已躋身全國醫藥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強,地奧心血康膠囊在荷蘭注冊成功,成為首個進入國際醫藥主流市場的中成藥品種。
國際化
發起建立全球標準的中藥材數據庫
昨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奧地利格拉茲大學醫學研究院主任Rudolf Bauer教授從事中藥研究已有20余年,他在現場分享了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以及藥材生產體系下的中藥材種植規范化趨勢。
“中 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需要一個相對長的過程,但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關注中醫藥產業。比如在歐盟國家,歐洲藥典的中草藥專著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趨 勢。”Rudolf Bauer教授分析, 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最迫切的是需要發起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中醫藥標準,標準化制定是前提,“舉個例子,人參的根,它的種植區域、種植方法、種植年限不 同,藥效及療效都會有差異,那么這樣的差異如何用標準化去量化等等。”Rudolf Bauer教授又以中醫常用的金銀花藥材為例,他的實驗室對不同批次金銀花藥材、金銀花放在不同處方中的藥效等進行了化學成分分析,發現化合物不一樣,金 銀花釋放的藥效也是不一樣的,如何從中提取出活性、非活性數據,建立一個全球標準的中藥材數據庫,這些都是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需要破解的問題。在他看 來,中醫藥現代化與國際化還有一個技術手段,就是如何更好地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方式提升中醫藥整體產業體系,這一點也很關鍵。
“中醫藥面向 精準醫學 領域的研究是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一個核心問題。”提到精準醫學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科協主席陳凱先分析,由于中醫藥學是在經驗醫學基礎上總結 發展起來的,比較強調證候,而在客觀證據和精細化、量化上有所欠缺,需要在精細診療、精準治療兩大領域實現突破。此外,陳凱先院士分析,中醫藥“治未病” 理念在推動當代醫學模式轉變領域也有著不可小視的推動力,在推進中醫藥“治未病”在健康狀態辨識與干預方面,也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方向。
本報記者 繆琴 趙子君 實習記者 宋妍妍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