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0/26 0:00:00 來源:
未知
核心提示:
剛剛過去的一天,10月22日,是第26個“世界傳統醫藥日”。適逢這樣的日子,作為傳承了上千年的中華文化和醫學瑰寶,傳統中醫藥如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擺脫重重掣肘,得以更好地傳承、發揚、創新,煥發出新的生機?是一個頗具現實意義的課題。
近日,市人社局發布消息,將醫院自制的為滿足診療需求,符合國家規定,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中藥處方制劑列入《眉山市基本醫療保險治療性中藥制劑目錄》,并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消息一出,引來了眾多市民的歡呼擁護。
不獨于眉山。近年來,由于化學藥品毒副作用不斷出現,藥源性疾病日益增加等問題的存在,以天然藥物和綠色植物來治療疾病和保健的傳統中醫藥正在日漸受到人們的推崇,國家和地方也相繼出臺系列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
盡管如此,受質量標準缺失、藥材質量難以保證、人才傳承等問題影響,備受關注的中醫藥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對此,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相關部門,都清醒地認識到,秉持“本色”,回歸傳統,方是中醫藥持續健康發展的正確路徑。
【現象】
“快生活”里尋找“慢中醫”
“脹了脹了,就是那兒”,10月19日,市中醫院針灸室里,42歲的市民黃英正在接受醫師的溫針治療。一年前,在外打工的黃英因為腰部脹 痛,到當地醫院拍片,被確診為腰椎3、4節出現退變,吃了醫生開的藥,她并沒感覺病情有多大好轉。后來,她聽取家人建議回眉山休養,并在醫院進行針灸、按 摩等理療,癥狀緩解了許多。“第一次來扎針和推拿按摩之后,就感覺松快多了,”黃英說,此后,一旦出現肩頸、腰椎問題,她都會來這里治療。
和黃英一樣,飽受腸胃不適折磨大半年的市民方曉華經過中醫診療后,病情有了極大改善。“去年冬天開始,起初就是胃脹痛,后來就腹瀉,在好幾 家醫院看過,效果都不理想”,方曉華說,莫名的病癥讓他常常懷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癥。后來,在一位老中醫那里,他被診斷為“肝失條達,脾虛濕盛”,服用了幾 副疏肝解郁,健脾化濕的中藥后,居然痊愈了。方曉華覺得,“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醫術,確實有獨到之處!”
“三九貼”“三伏貼”……在中老年人群體中,中醫貼膏成為一種熱門的養生方法。65歲的眉山市民王建華深諳其中奧秘:三伏天陽氣最盛,且有暑濕困擾人體,貼敷以化濕、驅除體內宿寒為主;三九天陰氣最盛,陽氣內斂衰微,貼敷以提升人體陽氣及御寒為主。
記者從東坡區蘇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 中心了解到,該院2014年涉及中醫藥診療人數達到118338人次,占了全院門診總人次的一半,2015年則達到121827人次,占全院門診總人次的 51%。該中心負責人黃毅表示,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快節奏中,注重機體調理和保養的“慢中醫”,愈發受到人們的追捧。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理念正在 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中醫藥養生作為人類生存智慧和對生命進行自我管理的藝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民眾中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