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受益于醫改、醫保擴容等政策紅利,醫藥行業保持了非常規高增長態勢。近兩年,受招標降價、醫保控費與公立醫院規模限制等多重因素影響,基藥紅利效應逐漸消失。隨著2015年醫保控費全面展開,醫藥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至10%左右,整體性機會難再現。但醫藥行業作為永久的朝陽行業,即使增速放緩,行業仍有巨大成長空間,成為高薪人群的聚集地。
標點財經研究院攜手《投資時報》共同發布的“2016中國上市公司董事長全樣本報告”顯示,216家生物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中公布薪酬數據的有170名,2015年平均薪酬為83.27萬元,在全部28個行業中排名第11。雖然均值處于中等階層,但業內大部分董事長的薪酬都保持在了較高水平,級差相對較小。
總體來看,生物醫藥業年薪在200萬元以上的董事長有11人,年薪超百萬的董事長有35人,分別占比6.47%和20.59%。《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生物醫藥行業年薪在50萬元以上的董事長共有107位,占比達到60.59%,薪酬水平可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業內年薪在50萬元以下的董事長僅占四成,共有67名,且其中25位為2013年之后新入職董事長。
作為高科技行業,生物醫藥董事長也擁有著高學歷。據統計,剔除10名未公布學歷信息的董事長,業內學歷為碩士及以上的人數有122名,占比近六成;其中博士占比12.62%,遠高于28個行業的均值9.69%;學歷為本科及以下的人數有21名,占比10.19%,也比全部行業的均值12.60%低。
復星醫藥陳啟宇以790萬元年薪贏得醫藥行業榜首之位,但排名第二的天士力閆凱境(722.72萬元)年薪也超700萬元,二者薪酬可謂伯仲之間。這一薪酬也使其在2052個有薪酬數據的董事長中分別位列第7名和第10名。
值得一提的是,年僅38歲的閆凱境2015年薪酬增加額為481.65萬元,增幅達到66.64%,為業內最高。但其所在公司的業績卻并沒有同等幅度的可喜增長。天士力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32.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06%。作為一位2015年新任職的董事長,閆凱境的高薪酬讓無數業內人士望塵莫及。
位于業內薪酬榜第三名和第四名是吉林敖東李秀林和紅日藥業姚小青,年薪分別為589.26萬元和500.58萬元,和前兩名有200多萬元的差距。除了上述4位外,其余董事長的年薪均在300萬元以下。
數據顯示,排名墊底的后十位董事長的2015年年薪均在10萬元及10萬元以下,需要說明的是,他們去年獲得的報酬也并非只是數據中顯示的金額。除去華神集團王仁果未公布相關信息,剩余9名董事長之中有7人還在關聯單位領取薪酬,包括海王生物張思民(10.00萬元)、麗珠集團朱保國(9.00萬元)、昆藥集團汪思洋(9.00萬元)、馬應龍陳平(6.00萬元)、恒康醫療周先敏(3.32萬元)、神奇制藥張濤濤(2.40萬元)、天目藥業趙銳勇(0.33萬元)。而僅有兩名董事長未在關聯單位領取薪酬,分別為樂普醫療蒲忠杰(9.84萬元)和萊茵生物秦本軍(1.81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生物醫藥行業出現了4位80后董事長,但他們的任職期均不足兩年,所以薪資并不高,這其中就包括排在業內董事長薪酬后十名的昆藥集團汪思洋和神奇制藥張濤濤。此外,80后董事長還有ST生化史曜瑜、國農科技李林琳,他們的年薪分別為11.52萬元、30.95萬元。
國農科技李林琳作為業內唯一一位80后女董事長,可謂年輕有為。實際上,早在2013年5月份,這位年輕的白富美就已經代替其父親李華峰與國農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安慶乘風制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書》,受讓安慶乘風持有的國農科技大股東深圳中農大科技投資有限公司60%的股權。該股權轉讓完成后,李林琳成為中農大投資第一大股東,因此成為國農科技實際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