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2/13 0:00:00 來源:
未知
曾被譽為是醫藥領域的阿里巴巴,近日,成立近十五年的“珍誠醫藥”因多個報告期業績未達預期而被其控股股東“康恩貝”轉手出售。
12月8日,康恩貝發布關聯交易公告,擬向浙江博康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博康公司”,其控股股東系康恩貝實際控制人)轉讓本公司所持全部浙江珍誠醫藥在線股份有限公司(珍誠醫藥)57.25% 股權,轉讓交易的金額為人民幣3.45億元。
▋多個報告期業績未達預期
據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12月以及2015年6月,康恩貝曾先后發布公告稱,分別以2.71億元、2.33億元的價格收購珍誠醫藥30.81%、26.44%的股權,合計以5.04億元的價格投資珍誠醫藥,獲得后者57.25%的股權,實現對其控股,并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
據康恩貝2014年12月26日公告介紹,珍誠醫藥2012年度、2013年度以及2014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15.41億元、18.74億元以及9.39億元;其凈利潤分別為2361.39萬元、3506.52萬元以及1665.30億元。

彼時,康恩貝指出該項投資將在以下三方面對其產生有利影響:快速切入醫藥電商領域、拓寬銷售渠道并提高物流配送能力、增強公司品牌知名度,完善整體戰略布局。
然而,持續盈利多年后,在最近的一個報告期,2016年1-10月,珍誠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7.08億元,凈利潤為-1697.03萬元。康恩貝指出,這是由于2016 年以來,珍誠醫藥受政策、市場和內部調整等不利影響,仍處于較困難的處境,經營業績出現大幅滑坡,加上按照規則規定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 3,153 萬元(其中主要為部分供應鏈金融增值服務業務涉及訴訟),直接導致其 2016 年 1-10 月虧損 1697 萬元。

而另外,在2015年度,雖然珍誠醫藥實現凈利潤2749.36萬元,但是并未達到預期,康恩貝指出,這僅占預計數的51.92%,導致本公司當年計提投資商譽減值損失5502萬元。
▋曾計劃上市,后曾計劃掛牌新三板
珍誠醫藥成立于2002年,主要業務為醫藥電商B2B,主要開展藥品、醫療器材等的批發和分銷等業務,下游的買家主要有零售藥店以及醫療機構。除此之外,珍誠醫藥還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珍誠醫藥介紹,其主要與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依托對“醫藥在線”電子商務平臺的真實交易數據及融資客戶基本信息的分析,為金融機構向上下游客戶的在線融資服務提供實時動態的信息數據支持。
2007年,珍誠醫藥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B證,是首批獲得B證的企業之一,具備了從事醫藥B2B在線交易的資質。
在2014年12月獲得康恩貝2.71億元投資時,珍誠醫藥主要股東包括有:和瑞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國藥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合伙企業)、浙江華睿慶余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浙江華睿泰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通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
珍誠醫藥是醫藥B2B領域的明星企業之一,曾被視為醫藥界的阿里巴巴。據媒體此前報道,珍誠醫藥在2010年1月和2012年11月曾兩次謀求創業板IPO上市,但是最終卻被“中止審查”。而億歐記者注意到,康恩貝公告中介紹,珍誠醫藥曾于2014 年 9 月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提出了掛牌交易申請,不過最終卻無果而終。
康恩貝公告指出,以下幾大原因造成珍誠醫藥業績不及預期:
(1)行業政策及市場競爭影響,主要指網上藥品銷售政策、醫藥流通“兩票制”以及醫藥B2B競爭企業增多因而低價促銷爭奪市場;
(2)資金成本下降影響,主要指珍誠醫藥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受到社會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的影響,而導致自身相關業務毛利率、毛利額降幅較大,而業務規模降低。
(3)供應鏈金融業務涉訟營收賬款等計提壞賬準備3153萬元,導致2015年1-10月虧損1697萬元。
康恩貝表示,根據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本次交易如獲準在 2016 年底前完成交割,本公司將產生投資損失約4000萬元。
▋供應鏈金融服務做好風控是關鍵
從康恩貝的介紹來看,珍誠醫藥最直接的問題在于供應鏈金融業務導致壞賬損失。一位長期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人士對億歐記者表示,做供應鏈金融服務,給下游客戶墊資,但是最終款項收不回來,出現這種情況與其客戶種類有很大關系。
“供應鏈金融是to B服務中重要的一環,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否認供應鏈金融的前景。” 經緯中國董事喻志云對億歐記者指出,做供應鏈金融關鍵是要做好風控。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王文華認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從本質上講是金融服務滲透于于產業服務的表現形式,而金融服務的實質更多地是對信用和風險的評估。供應鏈金融和一般金融服務而言,不會存在極大的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信用風險,然而醫藥流通領域的資金量需求大且回款的周期不一而足,使得供應鏈金融盡管對于上下游的業務合作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風險,但是像互聯網金融一樣,一套健全有效并且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風險評估體系是保持金融服務能正常運營并成長的關鍵因素。
王文華強調,“一旦供應鏈環節上的企業出現違約風險,虧損的是融資的本金而不僅僅是利息收入。因此一旦風控體系做得不夠好,很容易引起壞帳,這種金融服務的壞帳對本身利潤率就非常薄的醫藥商業公司盈利有極大的殺傷作用。”
▋醫藥電商B2B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庫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12月12日,可以查詢得到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B證共有195張,其中浙江地區共有24張。B證的服務范圍主要為醫藥商業企業通過互聯網與其他機構進行交易服務。而另外,服務范圍為醫藥B2B第三方平臺且只頒發給互聯網企業的A證已有38張。
王文華對億歐記者介紹,《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B證由地方食品藥品監督局審批。持證的企業一般為藥品生產企業或藥品批發企業,主要通過自身網站與本企業成員之外的其他企業進行互聯網藥品交易。
雖然從數量上來看,B證是A證的數倍,但是從行業來看B證的企業大多發展不盡如人意,鮮有突出者。該長期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人士對億歐記者指出,藥品終端市場中醫院占很大一部分。醫藥B2B針對的不是醫院,而且醫院市場也是其切割不了的市場,醫藥B2B針對的客戶都是小B端藥店、診所以及小醫療機構,這是限制醫藥B2B發展很大的原因。
王文華認為,通過B證的定義可以看出,持證企業更多地是將線下的藥品流通業務實現全部或者部分線上化。因此B證企業的表現是否亮眼,更多地是原本現下業務的表現以及互聯網對業務的滲透是否真能對企業的運營效率有極大的提升,因此考驗的是企業原本就有的基本功以及互聯網+的運營能力。而B證企業的2B業務的性質也決定了,擁有B證的醫藥商業公司的品牌認知度不會因為拿到B證會像2C業務一樣對品牌有極大的宣傳和提升,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對互聯網藥品交易B證的資質帶來對業務提升的高估。
目前,從投融資市場來看,A證企業獲投的數量明顯更多。與B證可由地方食品藥品監管局審批不同,A證的審批權限更高,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進行審批。A證企業在市場中的估值往往能達數千萬元。2016年4月14日,湖南“爾康制藥”發布對外投資公告,以5000萬元購買A證企業“十二藥網”100%股權;2016年9月5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泉源堂”發布公告稱,以2029.80萬元的價格收購A證企業“紫竹葉”51%的股權。除被收購以外,不少A證企業比如藥品終端網、未名企鵝、藥師幫、藥便宜等均已獲投資。
曾投資藥品終端網的經緯中國董事喻志云對億歐記者介紹,相對于A證企業,B證企業不如A證企業平臺化互聯網化, B證企業將傳統的醫藥商業公司業務搬到線上來,帶來的顛覆有限,其面臨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傳統的批發商,這種模式沒有改變競爭的實質。
王文華指出,醫藥B2B業務的特點是容易上規模,但是利潤率非常低,主要是通過規模化業務或者嚴格有效的成本控制來實現盈利。醫藥B2B能否做好,主要還是要看醫藥商業公司在產業鏈上的資源積累,企業運營,財務成本的控制等一系列的表現。
2016年最后一場行業盛會,第二屆創新獎評選再度來襲,12月23日,北京亮馬橋四季酒店,見證新資本、新產業、新技術、新理念帶來全新變革。科技賦能產業,見證下一個商業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