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2/19 0:00:00 來源:
未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楊朝暉)壯醫棍針巧妙地讓工具成為人力的延伸;81歲老專家用家傳針法治療靜脈曲張有立竿見影的療效;血壓計的功能不僅僅是量血壓,經過中醫化的數據解讀,還能反映人體臟腑狀況……12月17日,一場中醫特色療法年度盛宴在羊城上演。“杏林尋寶——第八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演示會”延續以往七屆演示會的精彩,9種中醫特色絕技登臺亮相。
據了解,廣東省中醫院連續八年舉辦八屆的演示會共展示了78個中醫特色技術,累計梳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233項,實地走訪147項,根據尋寶開展的各類在研課題近80項,“杏林尋寶”已經成為全國挖掘中醫藥特色療法的品牌。
當天演示會共有9個民間特色療法分成四組展示,分別是源于生活實踐的民族醫藥——新型苗藥竹罐針灸術、壯醫棍針、藤炭灸療法;創新而不泥古的神奇刺法——徐氏針法、俞募芒針深刺術;安全有效的針術——超然撥針療法、子午流注針藥診療技術、岐黃軒盧氏針法;體現中醫原創思維的診法——氣口九道脈開穴法、血壓平衡診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為各位獻寶專家頒發了證書,感謝他們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做出的貢獻。
廣東省中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第一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實踐證明,傳統療法越來越受到百姓的青睞。以廣東省非遺“天灸”為例,每年吸引逾30萬群眾到廣東省中醫院貼藥,該院“膏方節”已開展7年,數萬人次服用過省中醫院的協定膏方,個性化膏方也有1000多例。大約每年有超過30%的患者獲得傳統療法的服務。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