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9 0:00:00 來源:
未知
2017年,北京市將在東城、西城、朝陽等7個區的社區醫院,試點建立中醫治未病指導室,為10萬名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中醫養生操法、食療推廣、中醫心理調節等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從預防的角度關注居民健康。
據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介紹,不僅是慢病患者,老人、婦女、兒童都將作為治未病的重點人群,另外,還會配備專門的團隊并建立規范來推廣治未病。
“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未病”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北京將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為此,2017年,北京市中醫局將選取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通州等7個區試點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遴選10萬名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推廣高血壓、糖尿病、失眠、肥胖等中醫藥治未病服務。
從今年開始,北京將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為居民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防管理等服務,普及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具體將如何開展推廣治未病服務?屠志濤表示,北京將在上述試點區有條件的衛生服務中心(站),建立中醫治未病的指導室。指導室將配專門的團隊,包括中醫大夫、咨詢員和調理員等,并建立診療規范、實施崗位管理。開展的服務既包括藥物手段,也包括非藥物療法。此外,還開展中醫養生操法、食療方子的推廣以及中醫心理調節等。據了解,為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目前北京已經編制完成了《北京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并研究修訂了《北京市完善中醫藥發展政策與機制的若干意見》《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討論稿)。在東城、西城、豐臺、石景山、大興、通州等六區開展了中醫健康養老示范社區活動。
除了治未病以外,北京還開展了中醫藥健康養老試點工作,設置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專區,組建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聯合體,打造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圈;深入開展薪火傳承“3+3”工程,首次開展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建設工作等。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