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2/22 0:00:00 來源:
未知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編織全民健康的民生大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看病貴”仍然是一些百姓的心頭之痛。藥價虛高,迷亂的是一些醫院的“姓公”本質;一些醫院逐利,冷落的是群眾的獲得感。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目前,上海、湖南、四川等地已經出臺相應的改革措施,提高診療費用,鼓勵多勞多得,一些醫院的醫生收入有所提高。一些地方還將醫療費用調整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避免增加患者負擔。
部分藥價虛高、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長期以來為基層群眾所詬病。藥品流通環節多,流通秩序亂,腐蝕了醫生隊伍,誘導了大處方、開貴藥,推高了藥品價格,給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很大損失。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我國出臺“兩票制”改革,目的就是凈化藥品流通市場環境、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減少藥品流通環節。
新一輪醫改,使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提升。統計顯示,全國有超過一半的縣開展了基層首診試點,縣域內就診率達八成以上,80%的居民15分鐘能夠到達醫療機構,12大類45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大醫院“一號難求”、小診所“門可羅雀”,基層群眾看病出現“冷熱不均”。
統計顯示,在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的情況下,我國基本醫保參保率固定在95%以上,覆蓋人口超過13億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推開。而作為管理醫保的重要抓手,醫保基金“跑冒滴漏”時有發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有專家認為,啃下醫改“硬骨頭”,需要打出“組合拳”。只有做好“三醫”聯動改革,才能在涉入深水、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下好助力健康中國、普惠民生的這盤大棋。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對此作出分析與解讀。
蘇海南:“最近出臺的公共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是廣義的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改革中間的一個小的組成部分。三醫聯動改革是解決我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工程。一般來說,醫療是基礎,是看病、治病的基礎,醫藥是治病的支撐,而醫保提供了導向。實際上三醫聯動應該再加上醫院內部管理,包括人事、薪酬等制度的改革,也可以稱之為四醫聯動。
以往大三醫‘醫療、醫藥、醫保’分別自成體系,互相聯系,溝通不夠。比如醫療的醫院、院長、醫生是知道藥品價格應定多少合適的,但他們不參加醫藥藥品的定價,相關定價是由衛計委等去定,這就沒有聯動。而醫藥的支撐,即廠家,會很容易‘頭戴三尺帽’要價,如果沒有醫療,特別是醫院、院長、醫生的參與,藥價很難定得合理。所以應該把這幾者有機聯系起來,還要把它與醫院內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組合拳,取得好的效果。
這次改革提高了醫生的待遇。以往有個別醫生是靠多開藥、亂開藥、開高價藥這樣不正當的方式來使醫院增加收入,醫院把這部分藥價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再分配給醫生,這導致病人的看病難、看病貴。同時,能夠開方、開高價藥的必定是部分人,而廣大的護士、其他不開方的醫護人員待遇上不去。這次開展公立醫院的薪酬制度改革著力提高醫生護士的收入。
當然,醫療費是會要上漲。我認為不會導致看病的費用上漲,因為可以做結構性調整。醫療費是醫護人員勞動所應得的報酬,把這兩者聯系起來,然后把醫藥費用降下去,這就是是結構的調整。總體來說,不會由于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而使老百姓看病更貴。我認為,通過這種結構性調整,可能還會有所降低。
公立醫院的薪酬制度改革,把勞動跟收入匹配起來,這有利于醫護人員更加盡心地做好自己的醫護工作,有利于緩解醫護人員的短缺問題,保證醫護人員隊伍的穩定。
在進行三醫聯動改革特別是破除以藥養醫這個機制后,這個缺口從哪彌補?一個是醫療費用的報銷,用醫保作為支撐,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同時要真正按需開藥、開便宜藥、開有針對性來治病的藥,這樣的話,相關費用就會降下來;另外還要有部分財政投入,公立醫院財政投入是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這幾方面結合起來看,破除以藥養醫機制后的缺口應該是能夠彌補的。
所以,通過三醫聯動的改革,加上醫院內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從整體看是有利于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同時有利于提高醫護人員積極性,使他們更安心、盡心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使醫療整體水平能夠得到新的提升。”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