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3/27 0:00:00 來源:
未知
這個世界對創業者的評判只有一個——你是否真誠,或者說你是否真的愿意為創業付出比別人多幾十倍、幾百倍的努力。對于山東麥德森集團公司總裁王勇來講,他身上的“標簽”眾多——中國醫藥(600056,股吧)專業出版領域的領頭文化企業、全國創業標兵、中醫藥博士等。但很多人想象不到,他是一位拄著雙拐從農村走出來的“80后”青年。在付出遠超普通人的努力后,王勇的真誠終于獲得了回報。
深入專業領域
王勇在家中排行老二,作為家里的第一個男孩子,王勇從小就備受父母喜愛。但天有不測風云,8個月還在襁褓中的他因為一次急癥而罹患小兒麻痹癥,留下了后遺癥導致雙腿殘疾。“雖然沒有健全的身體,但我一點也沒有覺得命運不公平。我感恩父母,當時的農村條件非常困難,我的父母沒有選擇放棄我,反而為我看病,讓我上學,可以說為我盡了全力,給了我面對生活的希望。”王勇說,父母常常告誡他,要想走出農村,實現夢想,惟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我特別能聽進老人說的話。當別的同學玩耍的時候,我就利用一切時間學習。”王勇的頭腦聰明,尤其是數理化的成績常常全年級第一,成為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1998年,王勇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開始了大學的求學生涯。
“從老家到省城,400多公里的路程顯得很長很長。一路上我憧憬了無數,期待著踏入大學的一刻,但內心也充滿著忐忑。”需要依靠雙拐行走的王勇不知道自己將會面對什么,他已經意識到未來必定充滿艱辛,但他更堅信,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堅韌可以開拓屬于自己的天地。
“家里供我一個大學生已經很不容易,不能因為我而讓弟弟妹妹上不起學。”大學4年,拄著雙拐的王勇不僅沒有給家里增添負擔,還主動去做家教、去餐館打工,僅留下不多的生活費,其余全部寄送回家里供弟弟和妹妹上學使用。
經過4年的本科學習,王勇愛上了中醫,但同時也面臨著現實的選擇。如果要做一名臨床醫生,身體情況不允許,王勇的導師勸他繼續深造研究生,專業方向是中醫藥文獻,進一步拓展和深入專業領域。
“在讀研究生期間,我強迫自己要融入社會,希望找到與中醫藥相關的工作,但面試了多個地方最后才落腳到一家民營醫院。”王勇稱,在民營醫院的工作讓他感覺“昧著良心”,工作5個月就主動離開了。了解王勇的導師認為,王勇可以嘗試一下醫藥雜志的編輯工作,并為他開出了一封推薦信,王勇因此得到了一份醫藥類核心期刊的編輯工作。
不愛冒險但樂于挑戰
在中醫藥雜志社工作的3年,對王勇來講是最進入“角色”的3年,也是成長最快的3年。但這種成長并不是來自于體制內,更多的是緣于他可以不斷地從工作中積累各種經驗和資源。“我們的雜志每一期都要給刊載論文的醫生和專家去電交流,另外還要與他們聯系寄送雜志樣刊,這個活不討好,要打電話溝通聯系,萬一聯系不上就得來回尋找作者,很多編輯怕麻煩不愿意做。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接觸外界最直接的方式,果斷承接下了這個任務。”王勇認為工作中的每一個步驟都不是浪費時間,他聯系的諸多作者如今都成為了公司的重要客戶。
2007年的出版業充滿了改革的氣息,王勇對自主創業也充滿了渴望。
“我是一個果斷的人,決定做的事情立刻就辦。但我也不打無準備之仗,經過了一年多的準備才遞交了辭職報告。當我把辭職報告遞交給雜志社主編的時候,遭到的卻是一頓臭罵。”王勇非常明白,對于一個像他這樣身體情況的年輕人,能夠找到一份體制內相對穩定的工作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在他的規劃中,自己對中醫藥文獻、理論體系以及相關發行和出版有著更為創新的思路,這些在體制內都是不被重視的,也無處發揮。
創業不易,白手起家更是艱辛。2009年跨出雜志社大門的王勇在濟南的一個小區內租下了一間20平方米的平房,借了姐夫8000元作為啟動資金,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開始創業。“第一筆訂單是河南焦作一家醫院的專家要出版研究成果,通過朋友介紹,接下了3.9萬元的訂單。”王勇的導師愛徒心切,果斷把自己的專著也讓他來出版。“我的導師是我的貴人,當初沒有多余的資金專門雇傭排版的人員,就讓同事幫忙排版,結果其中有幾處帶有網絡的超鏈接字符,書印出來才發現。”王勇說。面對自己的失誤,王勇明白創業除了節約開支外,更需要專業性和更創新的模式。2010年,王勇開始招兵買馬,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為130多人的團隊,更孵化出了四五個新項目。
面對醫生和專家們越來越多的出版要求,如何解決醫藥行業“出書難”的瓶頸?王勇靈機一動,為什么不能采取“眾籌”出版的模式?一個人出本書至少要3萬多元,但是五六個人一起聯名出版,平攤到每個人只需要8000元到1萬元的費用。新的出版方式為王勇打開了銷路,隨著訂單的不斷增多,王勇的出版事業也越做越大,在山東境內基本上壟斷了醫藥出版一半以上的訂單。
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在獲得了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專業的博士學位后,王勇對中國中醫藥的發展和傳承多了幾分責任與思考。“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在頒獎典禮上感言,其得益于溫習中醫古籍《肘后備急方》時得到靈感和啟示,從而開啟了青蒿素的發現之路。中醫古籍浩如煙海,世代相傳至今累積約有萬余種。中醫古籍作為中醫學寶貴遺產的知識載體,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但現在學習中醫藥的學生能夠真正通讀下來的寥寥無幾,更不要說傳承。”王勇雖是出版人,從屠呦呦的經歷中他也萌生了一個想法:能否將中國從唐代至民國期間的所有中醫藥典籍進行數字化錄入,通過互聯網搜索引擎的模式,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找到有相關記載的書目和內容?
王勇舉例說,比如想查找糖尿病的有關記載,在中醫上要通過搜索“消渴癥”或者“上消、中消、下消”等中醫學關鍵詞,有關的古籍和記載內容就會以此排列展示。通過測試,系統將為醫藥專家學者們成倍減少查找資料的時間,更可以為中醫藥文獻的傳承打下基礎。
經過兩年的籌備與錄入,王勇為這個項目取名為“博覽醫書”,如今1.0版本在2017年底即將上線。“我們在做整理的過程中就發現,中醫古籍資源分散在各個公共圖書館、醫學院?;蜓芯繖C構圖書館,即使有兼容或者開放數據平臺,也存在著不全面、不方便、不系統的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做到大而全,真正擴充為一個中醫藥古籍的數據庫,這是目前最牽扯精力的。”王勇說,前期都是自己在投入,幾百萬元投進去也僅僅是完成了最基礎的平臺搭建,對于數據庫的發展,王勇認為要使得平臺真正能夠開放充滿活力,一定要用商業化運作的方法。
“可能我們一個關鍵詞搜索只需要5厘錢,如果要在后續通讀全部的記載內容,讀者需要支付閱讀內容的費用。”王勇笑言,傳統的也許是最有價值的,借助互聯網能夠讓中國傳統中醫藥文獻煥發新的活力,這就是最具魅力的生意,也是最高級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