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5/5 0:00:00 來源:
未知
繼去年過千藥品一度出現供應問題后,日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又公布了1004個品規的藥品存在不供貨或供貨不及時的情況。南都記者注意到,上述被曝光的名單涉及135個藥企、68個藥商,新低價藥達到3 3 5種,占到總數的33 .37%。據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目前已要求生產企業5月12日17時前及時供貨配送。若到時仍未及時供貨配送,相關品規將被列入黑名單,2年內不得進入廣東市場入市交易,而相關配送企業將取消在廣東2年的配送資格。
過千種藥品又現供應難
5月2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在官網掛出的《關于藥品交易中第五批未按合同供貨及未及時供貨企業的公示》顯示,不供貨和不及時供貨的品種不僅涉及眾多小藥企,諸如國藥集團、云南白藥、上藥集團、揚子江藥業等知名生產企業,以及華潤醫藥、國藥控股等醫藥商業配送龍頭也被牽涉其中。
除了335個新低價藥品,基本藥物出現不供貨和不及時供貨的藥品也有283個,而臨床必須且采購困難的32個則包含了“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等此前被爆出的廉價救命藥。
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未在名單中注明“未按合同供貨”和“未及時供貨”的品種。但已經公開表示,公示期截止后,對醫療機構配送不及時或不供貨的品規,將根據藥品監督管理辦法,由省衛生計生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取消該品規兩年內在我省的入市交易資格;不配送或不及時配送等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將根據藥品監督管理辦法,由省衛生計生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將配送企業列入廣東省藥品非誠信交易名單,取消該企業兩年內在本省的配送資格。
多少品規已遭禁入?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第五次公示品規在內,截至目前,已經有4249個品規被爆出過“未按合同供貨”或“未及時供貨”。
其中,前四批分別為436個品規、1311個品規、806個品規和692個品規。發布時間分別為2015年4月、2016年1月、2016年5月和2016年9月。
但最終被實施市場禁入的,則并沒有那么多。來自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的公示顯示,第一批最終版“未按合同供貨企業(含品規)名單”總計錄得34個,而第二批則最終錄得33個。
對此,有廣東醫藥商業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向南都記者表示,部分藥品出現供應不及時的問題,或許是由于“不及時給配送商業公司回款”所致,部分制藥企業在向交易中心做出解釋后,或可得到豁免。而大部分藥企和配送公司為了避免被納入黑名單,而在最終選擇了供貨。
大規模斷供與成本倒掛有關?
事實上,藥品集中采購出現部分品種的供應難問題已經不是廣東一地的現象。去年3月,業內就曾爆出“福建多地綜合性大醫院部分常用藥品斷供”。也是在去年3月,安徽省兒童醫院被爆出“有44種藥品臨時不可供藥、15種藥缺藥”。
對此,一些企業將原因歸咎于招標模式導致的低價競爭,以及中成藥等品種的原料成本上漲。而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于明德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則表示,藥品集中采購出現斷供,需要具體品種具體分析。總體而言可分為主觀和客觀原因兩大類。例如,主觀方面,一些是因為價格的原因而斷供;而客觀方面,一些則是因為資源供給偏緊造成的,魚精蛋白缺貨就是屬于這種情況。還有一些客觀原因是標準變化和進口報關等因素導致。
此外,由于參加地區招標的企業人員往往一個人不能決定是否能供貨,需要總部來決定,這有時也會拖延一些時間。
但是,藥品集中采購出現大規模的斷供,往往與中標價低于成本價有關。
“雖然,一些地方為了防止企業中標后不供貨,制定了黑名單政策,但不論是黑名單還是白名單,中標價若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預計多數企業還是會選擇不供貨。”于明德如是說。
采寫:南都記者 馬建忠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