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7/10 0:00:00 來源:
未知
德里克·拉加萬(Derek Raghavan)博士有一份高貴的職業——腫瘤學領袖,現任北卡羅來納州健康系統萊文癌癥研究所主任(Levine Cancer Institute at Carolinas Healthcare System)。然而,他最重要的職業訓練來自于醫學院期間開出租車的經歷——利用晚上和周末空閑時間做兼職賺取學醫的不菲費用。
拉加萬在領英(LinkedIn)撰文寫道:“這段經歷讓我發展了頓悟真理的能力,開出租車讓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我意識到快速發展社交關系、用平實質樸的語言表達是多么重要。交流要能反映每個顧客的背景、社會情境與教育水平。”
美國的醫生培養,首先要完成四年的醫學院課程,然后花費數年進行住院醫師訓練與研究;但所有這些臨床訓練并不能讓他們完全做好醫生職業準備。相反,他們在醫療的商業屬性方面經驗甚少,而且沒有機會知曉,除了直接診療患者之外,還有很多方式能為醫療行業做貢獻。
領英:非臨床技能調查
今年2月7日-19日,領英隨機調查了511名醫生,關于其職業目標以及對職業而言最為重要的非臨床技能。有449名受訪者目前從事患者診療,代表了不同的專業領域與從業年限。以下是調查結果:
大約75%的受訪者表示,較之以前,圖表中這些非臨床技能重要性大大提升,因為醫療行業變化深刻而迅速。
在目前從業的醫生中,63%的受訪者表示其職業目標包括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多見于新手醫生。其他目標包括謀求法人或咨詢者位置(38%),以及負擔行政責任(37%)。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差不多半數的受訪者指出,商務與金融、生產力與實踐管理對于成功至關重要。
這些技能受到重視,可能是因為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形成了——醫生不太可能成為單獨的從業者。
背景:私人執業縮減
隨著更多的醫生離開私人執業,他們的職業心病可能已不復存在。的確,因為他們被私人執業日益增加的開支所壓垮——從技術投資到雇傭能適應日益復雜、規范管理的醫療政策環境的工作人員,很多醫生加入了大型醫療集團或尋求醫院就業。
非營利醫生基金會(Physicians Foundation)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少于32.7%的醫生在獨立的私人診所中工作,僅四年前這一比例高達48.5%。
領英調查的結果也與該趨勢相吻合。目前執業的醫生受訪者中僅14%在只有5名或以下醫生的醫療組工作;僅10%的受訪者表示其職業目標包括開始私人執業。
然而,關于在辦公地點或技術上投資多少這樣的財務決定,醫生們仍然需要“為自己代言”。
格林尼治醫院(Greenwich Hospital)整形外科醫生克里斯多夫·馬特恩(Christopher Mattern)博士表示:“很多醫生加入大型醫療系統,目的是為了將關注更多的放在患者治療上,能少為管理團隊而費神。”雖然大型醫療集團不論對醫生還是患者來說都有明確的優勢,我還是覺得未在自己團隊管理中積極發揮作用的醫生可能會自擔風險這么做。”
此外,在管理式醫療時代,當醫生與工作人員花費無數時間與保險公司談判時,醫生面臨的職業選擇會愈加豐富;而且醫生與越來越大的醫院結成緊密聯盟,為數十億美元級的企業設定醫療標準與監管質量改善項目的機遇也隨之而來。
未來:醫生職業機遇豐富
知名醫療博客The Doctor Weighs In創始人、CEO帕特里夏·塞貝(Patricia Salber)在領英中寫道:“突然間,醫生可能就成了健康計劃的醫學總監、醫療服務使用情況管理專家或者首席醫療官,他們能管理大型醫療集團或運營醫院。”
最近,不論是在數字健康創業公司還是向數字健康領域轉型的遺產公司中,也迅速涌現出大量適合醫生的機會。蘋果公司最近就聘請了數字健康斯坦福中心(Stanford’s Center for Digital Health)首席數字官撒布·德賽(Sumbul Desai)博士任職高管。
然而,醫生并不需要硅谷般的抱負來增加自身領域的成長影響力。領英調查中37%的受訪者將電腦與技術能力視為職業發展的關鍵。
執業于洛杉磯的麻醉醫師阿拉普·沙哈(Dr. Aalap Shah)博士表示,在醫學院的第三年,關于電子病歷的正規培訓總計為1-1.5小時的入門指導,那時候學生們都離開學校開始臨床實習;而他的這種經歷并無特殊。這在電子病歷錄入滲透臨床環境每個角落的時代,這點培訓時間顯然完全不夠。不熟悉EHR系統操作可能導致治療低效,因為這既拉慢了醫生的速度,也無法培訓他們EHR的多樣運用,如查詢其他醫院的先前病歷。
沙哈在采訪中說道:“當我們每五、六分鐘就要用到電腦或智能手機時,這就成了問題的關鍵。如果你對電子病歷使用不熟,你不僅要在這個患者身上花更多時間,還有其他59個患者在催促。”
醫學院由此得到了啟發。有些醫學院開始在學生課程計劃中加入商業課;還有醫學院允許學生進行非臨床實習,以獲得診療患者之外的其他經驗,如在制藥公司工作的經驗。再比如,紐約醫學院醫務主任道格拉斯·米勒(Douglas Miller)博士表示,該院學生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實習,了解關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醫療方面的知識。米勒在領英中寫道,紐約醫學院還與其他醫學院財團企業合作,與IBM沃森研究中心開設人工智能健康課程。
The Doctor Weighs In博客CEO塞貝表示:“醫生為醫療做貢獻的機遇永無止境、不斷變化,只要你愿意嘗試新事物,這便是醫生的黃金時代。”
原文來源: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