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1/10 0:00:00 來源:
未知
檢驗點藥物是近年來人類抗擊癌癥的努力中最激動人心的成就。Merck的Keytruda以及BMS的Yervoy一經上市就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響,并迅速獲得了多個腫瘤類型的治療許可。不過,相對于市場對其的狂熱追捧,這類藥物目前仍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例如這類藥物并不是對于所有腫瘤類型患者都有效,更嚴重的是檢驗點藥物甚至會引發一些腫瘤患者的自體免疫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許多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努力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最近來自美國的兩個團隊就在這一問題上各自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首先是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組織工程科學家們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發表論文,將一種特殊設計的肽鏈與檢驗點藥物連接在一起以增強藥物的靶向性。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肽鏈能夠幫助藥物特異性結合在腫瘤附近組織處,幫助藥物能夠直接進入腫瘤部位,避免潛在的脫靶效應風險。
為了證實這一假說,研究人員在PD-L1和CTLA4兩種抗體上進行了動物實驗。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檢驗點藥物都分布在腫瘤組織附近,只有極少量的藥物進入到了動物血流中。同時,試驗中沒有發現受試動物出現自身免疫的情況。而在有效性方面,這種改造后的藥物也表現出了更高的抗腫瘤效果。黑色素瘤和乳腺癌小鼠在接受這種藥物治療后,腫瘤的生長速度減緩、小鼠生存期進一步延長。負責這一研究的Jeffry Hubbell表示,這一方法有望惠及目前無法對檢驗點藥物響應的患者群體。
隨著腫瘤免疫療法興起的另一概念就是精準醫療。精準醫療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預測患者對某種藥物的響應程度以決定最適治療方法。來自西奈山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報告了他們利用新模型幫助臨床醫生預測哪些患者能夠響應檢驗點藥物。
這一新模型主要考慮了患者的癌癥進展和腫瘤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因素。研究人員通過對經檢驗點藥物治療的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開發出了這套模型。這一模型的核心是如何搜索患者的腫瘤新抗原,這類抗原是免疫系統識別腫瘤細胞的關鍵。
這一模型通過追蹤引起腫瘤增長、突變的新抗原來預測患者對檢驗點藥物引起自身免疫的風險情況。論文主要作者之一Benjamin Greenbaum介紹稱這一模型將對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免疫系統如何識別腫瘤以及設計新的腫瘤免疫療法提供幫助。(新浪醫藥編譯/羊藥師)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