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12/19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幾年,出國看病給國內危重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的希望,但是每個選擇的背后都會有風險。據國內最大最權威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出國看病的人群80%為癌癥類重癥患者,并且大多為晚期癌癥。由于長途跋涉,在路途中,落地后治療都可能會出現突發狀況,所以這些風險患者一定要獲知。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和內科學教授WilliamBrady說:“登機前,你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目前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登機?”他在一篇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了在航空旅行過程中如何應對常見的機內突發醫療事件。
Brady說,如果你患有慢性疾病,乘坐飛機前應該攜帶相關藥物;如果你剛剛經歷過手術尚未康復,那么最好不要乘坐飛機6小時以上;如果你有肺部或心臟疾病,應詢問醫生在乘機時是否需要氧氣供給。他強調:“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意見,因為醫生的建議是為了讓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所以登機前一定要準備充分。
然而,盡管登機前有一定的準備,但是一些突發的醫療事件有時仍會發生。一項2013年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研究發現: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學咨詢中心共接到11920個(平均每604次航班發生一次)關于機內突發醫療事件的電話。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Dr.Christian
Martin-Gill指出:此醫學中心是兩大原始中心之一,每年為9000個航線提供有關突發醫療事件的醫學咨詢。該研究發現最常見的突發醫療事件包括:暈厥/暈厥前兆占37.4%、呼吸系統癥狀占12.1%、惡心嘔吐癥狀占9.5%。
以下是主要突發事件及處理方式:
1、昏厥
Daniella Knell是德爾塔航空公司的空中服務人員,已在此崗位工作近25年,遇見過很多乘客出現昏厥的情況。“很常見!很多乘客乘機時間很長,他們飲食不當,而且疲于奔波,”Knell說,“一些突然的動作可能會導致乘客出現昏厥。”
Martin-Gill建議乘客如果發現其他乘客出現昏厥或者抱怨有頭暈眼花的情況,應及時通知空乘人員。在這種情況下,空乘人員一般會建議乘客緩慢深呼吸,暫時走到通道或抬高他們的腿。“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可能還會建議你喝一些水”,Martin-Gill說,“對于這些常見的情況,大部分乘客通過平躺緩解一段時間并適當補充水分,即可得到緩解。”他還強調登機前多喝些水,可避免乘機過程中出現脫水的情況。
2、呼吸系統癥狀
一些商用飛機通常飛行高度在30000到40000英尺之間,可通過加壓將機內壓力維持在相當于8000英尺高度的壓力水平。“因此客艙內的氧氣要比陸地上的氧氣稀薄。”這將給那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需要輔助供氧的乘客帶來很大影響。如果你有上述情況之一,應在登機前向醫生和航空公司確認可攜帶的氧氣瓶的種類,某些氧氣瓶不能帶到飛機上。
如果有突發情況需要輔助供氧,可臨時使用頭頂的氧氣面罩,但Martin-Gill強調,這些面罩僅為應急所用,乘客應在登機前準備好自己的醫療器具或藥品。
3、中風
空勤人員也將乘客出現胸痛、氣促、惡心嘔吐或中風跡象(如講話受限、半身虛弱/麻木或臉下垂)的情況作為突發醫療事件處理。
如果有乘客出現典型的中風癥狀,需及時通知空乘人員,空乘人員可以在機內尋找醫療幫助(乘坐飛機的醫生),或聯系地面上的醫生決定應對措施。
Martin-Gill說地面醫生通常會建議使用阿司匹林或抗組胺藥來緩解乘客癥狀。如果情況嚴重,他們可能會聯系飛行員請求更改航線提前降落。但這種情況并不常見,Martin-Gill及其同事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研究表明,在11920個出現突發醫療事件的航班中,只有875個航班更改了航線。
4、食物過敏
Knell及其兩個孩子對多種物品過敏。“你不能依靠飛機上的食物,”她說“乘客應該在旅途中為自己負責。”她建議乘客登機前攜帶一份自己可以食用的食物以及一些必需的藥物,在登機后告知空乘人員自己攜帶的腎上腺素的放置位置,以便出現突發情況時得到更好的救助。
5、商用飛機通常攜帶的醫療藥品和設備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要求每架商用飛機攜帶特定的藥物和設備。其中有用于治療哮喘的舒喘寧(沙丁胺醇)氣霧劑,其他還包括注射用的腎上腺素溶液以及治療過敏反應的抗組胺片。
雖然在飛機上遇到突發狀況有一些急救措施,但也不能保障100%的安全,尤其是癌癥類重癥患者。盛諾一家建議患者在出行前,最好在醫院進行身體狀況檢測,評估長途跋涉安全系數,如果醫生不建議遠行,可以考慮國際遠程視頻診療,國際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歷和咨詢情況給與最佳治療方案和用藥建議,在國內進行治療。這也是降低患者風險和提升治療效果的最佳方案。盛諾一家提示,出國看病為國內患者提供一條希望之路,但也是風險并行,建議患者一定要慎重考慮。
責任編輯: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