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近發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新研究揭示了乙肝病毒蛋白如何刺激可以破壞抗病毒反應的免疫細胞的增殖,該研究由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Haitao Guo和復旦大學的Bin Wang、JimingZhang和他們的同事們合作完成。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乙肝病毒(HBV)如何建立和維持慢性感染,并可能幫助開發新的治療策略。

圖片來源:PLOS pathogens
HBV是一種血源性病原體,在全球范圍內長期感染約3.5億人,每年有超過78萬患者死于與HBV相關的肝病。慢性HBV感染與病毒特異性T細胞反應受損有關。骨髓來源的抑制細胞(MDSCs)是一種免疫細胞,在抑制抗病毒T細胞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種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可能是病毒的一種建立持續性感染的策略,但其機制尚不清楚。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在HBV持續感染中MDSCs的增殖和抑制T細胞反應的機制。研究人員分析了16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和70例健康供體中MDSCs的循環頻率。他們發現HBeAg陽性患者的MDSCs循環頻率高于HBeAg陰性患者。此外,HBeAg可以通過上調吲哚胺- 2,3 -雙加氧酶(IDO)分子來誘導MDSCs的擴增,IDO在抑制T細胞增殖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作者認為,這一發現提示了一種HBeAg通過IDO通路誘導MDSC擴增來損害T細胞功能并維持HBV持續感染的新機制。因此,HBeAg-MDSC-IDO通路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療靶點。
作者補充說:“HBV有可能會擾亂宿主免疫系統以維持持續感染,而HBeAg是罪魁禍首之一。打破HBeAg-IDO-MDSC之間的聯系,可能為開發新的HBV療法來治療HBeAg陽性患者帶來希望。”
參考資料:Yang F, Yu X, Zhou C, Mao R, Zhu M, Zhu H, et al. (2019) Hepatitis B e antigen induces the expansion of mon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to dampen T-cell func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PLoS Pathog 15(4): e1007690. 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