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免疫需“咬住”劑量與時機
中國虎網 2007/3/25 0:00:00 來源:
未知
據中國醫學論壇報訊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梁爭論研究員、北京大學莊輝院士等剛剛完成的一項國家“十五”攻關研究發現,我國乙肝疫苗免疫失敗與病毒變異無關,因此,目前還不需要研制針對變異病毒毒株的新疫苗。疫苗劑量及其注射時機是影響免疫效果的關鍵因素。專家提出,對高危母親所生嬰兒最好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疫,接種時間越早越好。
研究人員在建立了檢測病毒變異株基因芯片法后,對417例疫苗阻斷成功或失敗的母嬰配對樣本進行檢測,并檢測疫苗阻斷失敗母嬰配對樣本以及阻斷成功母親樣本的基因型。結果證實,現有疫苗對病毒變異株感染也有保護效果,疫苗阻斷失敗與母親乙肝病毒基因型有關,阻斷失敗嬰兒的母親中乙肝病毒基因型為C型的比例顯著高于阻斷成功組。
研究者對江蘇2522名接種過乙肝疫苗的1~7歲兒童調查發現,這些兒童乙肝表面抗體的陽性率為76.7%~ 45.5%之間,且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下降速度較快。因此,為保證疫苗的持久保護性,應加大新生兒基礎免疫的乙肝疫苗劑量。
研究者對廣西3685名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隨訪研究表明,在接種乙肝血源疫苗16~18年后、乙肝酵母重組疫苗6~9年后,有一部分兒童乙肝表面抗體轉陰,但在加強一針乙肝疫苗后,80%~95%兒童乙肝表面抗體轉陽,說明他們雖然乙肝表面抗體轉陰,但仍有免疫記憶。因此,在乙肝高流行地區,對喪失免疫記憶者應再次進行乙肝疫苗接種。研究者還發現,城市人群疫苗免疫效果優于農村,這主要與農村嬰兒出生時未及時接種和接種技術不夠規范有關。因此,統一我國農村地區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和規范免疫技術是提高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關鍵。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