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物流的變化
/張凌輝
日前,國家商務部發布了《2011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三年醫改釋放了醫療需求,帶動了藥品需求的增長,這為藥品流通業提供了市場機遇。其中突出表現為,國家基本藥物銷售增幅較快、外資進入藥品流通領域步伐加快、市場集中度呈進一步上升趨勢。
行業趨勢
通過解讀商務部的分析報告和分析醫藥流通業的發展,我們可以判斷未來中國醫藥流通領域物流環節將有如下發展趨勢。
物流建設會提速
由大型醫藥集團主導的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建設趨勢將加劇,并且區域龍頭企業將紛紛加入到這一建設盛宴中來。五六年前,國內年銷售超過20億人民幣的醫藥企業很少見,大多數醫藥公司對現代醫藥物流中心是可望不可及的訴求。建設大型醫藥物流中心,僅僅是國藥、上藥、九州通等少數集團企業的手筆。但是隨著近年來醫藥集中度的提升,不少規模區域龍頭企業得到了成長,尤其是前百強藥企的市場占有度達到了總市場容量的73%,這就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區域龍頭企業需要建設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根據從有關部門獲取的信息,國家新版GSP修訂工作已近尾聲,部分附則文件的審議工作已經完成。相信隨著新版GSP文件在今明年全部公布和執行,主動和被動建設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的藥企會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當然,企業在進行醫藥物流建設的時候會更加理性,不會再完全照搬大型藥企的建設模式,而是結合業務發展采取更加靈活的分布投資策略,重點投資以拆零為代表的自動分揀系統和WMS倉儲管理系統,以滿足業務需求為主。
實際上,通過我國最專業的醫藥物流建設咨詢機構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跟蹤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經獲取土地并有意建設大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的醫藥企業超過230家。還有不少企業正在與當地政府協調,爭取獲得土地資源。可以說,醫藥流通業將是我國土地資源掌握比較集中的商業行業。
經營模式有變化
隨著國家新醫改各項政策的落實,原來的醫藥商業流通模式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生存空間。筆者認為,我國醫藥流通模式在未來三五年將會產生如下明顯變化:
第一種變化:隨著醫藥企業普遍獲取了大面積的土地,傳統的以倉儲為主要功能的醫藥物流中心將會轉向具有商業交易功能的健康產品交易園區。未來,此類醫藥公司將具有現代醫藥物流能力和第三方物流服務能力,同時依托健康產業園為藥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妝品等類似行業的上下游如生產、商業流通、零售連鎖等客戶提供平臺式的交易功能。此類交易平臺,將借助電子商務技術,形成“鼠標+水泥”的交易模式,比傳統藥企具有更廣泛的市場容納能力。
第二種變化:隨著大型國有藥企跑馬圈地和加大并購力度,中小醫藥企業組建聯盟式醫藥集團與之抗衡將是趨勢。實際上,江蘇已經出現了具有股權關系的藥店聯盟公司,四川也已經出現了由多家醫藥商業、零售連鎖公司組成的具有股權關系的科盟醫藥。據悉,科盟醫藥的眾多股東和會員,加起來的市場份額也要接近百億人民幣。相信這種有股權關系的聯盟企業,能夠迅速產生與大企業正面抗衡的實力。
筆者認為,隨著國家政策變化和市場趨勢,未來的醫藥流通行業必然會減少目前多級配送的格局。尤其是商業企業間的調撥業務會明顯減少,更多的是向廠家拿貨直接配送到終端藥房(或者藥店)。這一過程中,前文提到的具有較大資金和物流實力的平臺式交易企業將會得到較大發展。
挑戰和機遇共存
商務部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現代醫藥物流和延伸服務加速發展,現代物流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筆者認為,物流信息化建設既是中國藥企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不可避免的挑戰
隨著我國藥企規模的不斷增大,醫藥物流中心的信息化和貨物的快速分揀處理能力是決定藥企運作水平的重要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生死。很典型的是,我國未來醫藥倉庫的藥品流通拆零比例會持續增加,我國的人工成本會持續增長。因此,解決作業速度和準確度的物流信息化手段是每個成長型藥企遲早要面臨的挑戰。
根據國內最專業的醫藥物流建設和信息化集成單位,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調研和分析:目前我國大多數醫藥企業已經有了滿足業務的ERP系統,但是在物流中心管理和運營方面,缺乏精細化管理手段和滿足第三方物流業務的專業軟件。因此,針對拆零藥品的自動分揀系統和電子標簽輔助揀選系統(DPS)、整零都可用的RF手持終端、支持精細管理和第三方物流計費的WMS(倉儲管理系統),都是規模藥企迫切所需的,也是目前大多數藥企根本缺失的軟硬件設備。
根據通量科技的案例,規模藥企使用上述設備,不但可以極大的提高作業效率和準確率,也可以有效的調整倉儲人員結構,進而降低人工成本。當然,物流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菲、回報期長,這也是許多藥企猶豫不決的重要因素。
機遇持續存在
中國的經濟仍在增長,百姓的用藥需求在持續釋放,因此藥品流通業還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根據我國醫藥市場的發展趨勢和行業政策,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認為中國醫藥流通市場機會頗多,不同企業應該針對重點發展:
第一、具有中藥藥源的制藥企業會大發展。尤其是隨著國家限制抗生素和扶持中藥產業的政策密集出臺,中藥將在我國醫療市場占據較大的份額。因此,擁有優質藥源和優勢中藥品種的工業藥企會獲得長足發展。建議企業選準道地優勢品種,不妨嘗試建設GAP種植基地,獲得長遠收益。
第二、結合電子商務優勢的平臺式醫藥企業能勝出。許多藥企獲取了大量的土地,但建設思路仍然停留在物流園區的概念上,這樣只會給企業帶來資產負擔。實際上,借助電子商務手段,整合當地的上下游資源,建設容納了藥品、食品、保健和化妝品等多種類似產品的一站式健康生態品采購平臺,是醫藥企業盤活土地資源、勝出同行的必須手段。
第三、第三方醫藥物流和特殊產品物流服務資格,是企業獲取新利潤的來源。目前,國內獲得省級藥監部門認可的第三方醫藥物流資格的藥企不足百家,取得如冷藏品、中藥等特殊產品第三方物流服務資格的藥企幾乎沒有。但是,第三方醫藥物流資格在近2年內必然會迅速推廣,特殊產品的物流服務收益會更高,因此取得上述資格的藥企會掌握更多的利潤源。
醫藥物流建設 物流中心建設規劃 醫藥物流規劃與設計 醫藥物流中心軟硬件集成 物流集成 WMS倉儲軟件 物流集成 第三方醫藥物流中心規劃設計
藥品三方物流集成 新版GSP認證
冷鏈驗證 醫藥物流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