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那度胺技術轉讓
一、藥物基本情況
1.1申報類型及進度:已完成產品小試,屬化藥申請3.1類
1.2通用名:來那度胺
1.3英文名稱:lenalidomide
1.4成份:來那度胺
1.5規格:5、10、15、20mg
1.6適應癥:用于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1.7用法用量:推薦初始劑量為25mg/天,1-20天;40mg/天,21-28天;可根據臨床化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調節。
1.8劑型:膠囊劑。
二、項目特點
Lenalidomide是thalidomide的結構類似體,擁有類似但更強力的生物活性。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以顯著延長這些癌癥病人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它是迄今為止對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療效最好的藥物。它還對5q染色體缺失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也有好的治療作用。
三、國內外研發狀況
日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美國細胞基因公司的來那度胺的一個新適應證,即合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治療已經接受過至少一種療法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來那度胺屬免疫調節劑。在臨床試驗中,來那度胺合用地塞米松治療的大多數副反應和嚴重副反應都較單用地塞米松療法更為頻繁。另外,因來那度胺是沙利度胺(Thalidomide)的衍生物,故其仍具有導致生育缺陷的潛在危險,臨床處方必須嚴格遵照一項專有特殊程序辦理。
來那度胺與地塞米松聯合治療復發或頑固性多發骨髓瘤的試驗中,351名已接受至少一種原抗骨髓瘤治療的患者,隨機分成為2組,一組176人在第1-21天每日口服25mg lenalidomide,對照組175人,服用安慰劑,28天為一循環。另外,所有患者在前4個循環中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每日口服地塞米松40mg,前4循環過后,僅在第1-4天服用。如某患者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應,即終止試驗。原定試驗終止點為疾病進展時間點。
結果: 服用lenalidomide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組)的患者,疾病進展時間點明顯晚于服用安慰劑與地塞米松組(安慰劑組)(平均值為 11.3個月v.s.4.7個月;P<0.001)。lenalidomide組中106名患者表現為完全或部分應答(60.2%),安慰劑組42名患者(24.0%,P<0.001),完全應答率分別15.9%,3.4%(P<0.001)。lenalidomide組總體存活率明顯改善(死亡危險比,0.66;P=0.03)。lenalidomide組,大于10%的患者發生3級或4級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29.5%, vs. 安慰劑組2.3%),血小板減少癥(11.4% vs. 5.7%),和靜脈血栓(11.4% vs. 4.6%)。
結論:Lenalidomide聯合地塞米松比單純高劑量地塞米松治療復發或頑固性多發骨髓瘤更有效。
四、知識產權狀況
本品不涉及侵犯他人專利的情況。
五、推薦依據及理由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漿細胞增生性血液腫瘤。漿細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但是大部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增生的漿細胞只產生一種稱為副蛋白(paraprotein)或M蛋白的對身體無益的免疫球蛋白,正常的漿細胞和其它白細胞被惡性漿細胞替代,導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與分泌減少。多發性骨髓瘤細胞還侵犯身體其它組織如骨組織,并導致腫瘤發生。
多發性骨髓瘤是第二大血液腫瘤,患者人數約占所有腫瘤患者的1%,死亡人數約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的2%。全球約有20萬患者。估計2004年全球約有7.4萬新發病例,2005年死亡病例可達6萬人。
來那度胺是一種新的調節免疫型、非化學療法抗癌藥物,其化學成分與沙利度胺(thalidomide)相類似,但在實驗應用中療效更顯著,而且沒有出現服用沙利度胺所經常產生的一些副作用。
revlimid對細胞內多種生物途徑都有影響。目前celgene公司仍在進行本品的血液學和腫瘤學治療作用評估,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及實體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種惡性血液疾病,全球大約有30萬患者。當骨髓中的血細胞始終處于不成熟階段從而不能履行其必要功能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就會發生。骨髓中充滿了這些不成熟細胞,抑制了正常細胞的發展。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必須經常依靠輸血來抵抗貧血、疲勞等癥狀,直到發展成為威脅生命的鐵超負荷或者鐵中毒。該疾病的治療迫切需要一種治本的方法而不僅僅是控制癥狀。超過一半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診斷出細胞染色體變異,包括一個以上染色體的部分或完全缺失。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最常見的細胞染色體異常出現在5、7和20號染色體的q缺失。另一比較普遍的變異是8號染色體的額外復制。5q染色體的缺失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患者中的比例可達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