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下著雨,在上班的路上無意中看到穿著統一的白上衣,帶著胸牌,手拿資料的幾個年輕人,一看就知道,出來做科普,收單的.可能早上出來的時候沒有下吧!現在只好在外面避雨了.以前的激情不知道怎么又出來了,現在想想自己不做保健品會議也有1年了吧。
自從有了會議營銷這個詞,中國的保健品市場便擺脫了傳統營銷市場的枯燥無味,使持續低迷幾年的保健品市場立刻煥發了青春的光彩,就象藥品一樣,中國97%的藥品屬于仿制品,3%的新品研發能力,可想而知中國藥品在世界上的競爭力1%都不到.不過科技含量和品牌都不需要的原材料中國出口的到是不少,然后外國的企業加工一下,打上自己的商標,就以成倍的價格回到中國了,我也稱它為留洋鍍金.縱觀國外的保健品藥品企業無一不是人員集約型模式,以高科技,獨有專利為支撐,高附加值企業,所以產值高,員工的工資也高,良性發展的企業.而在中國創新觀念的缺乏我想也足以讓全世界營銷界所震驚.中國的高模仿力,低創造力足以拖挎任何一個行業.所有的營銷手段和產品生產的模仿無非用一個"爛"字來形容.會議營銷這個模式也敗在了模仿上.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真正會會議的企業應該不超過10多家,主要以睡眠系統銷售為主.而在后半年確激增到70余家,在往后估計200家還是有的,不過大多都是會議營銷人員跳槽所和流動,所自己開發的新市場,其中大多產品不適宜做會議.故而造成了顧客滿意度的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培訓師的過錯,他們在培訓當中保留了好多核心的東西,所以一部分會議人員跳到了別的公司按其原來的操作模式去做市場,往往以失敗和業績不好而告終.第二代和第三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市場對會議營銷的渴求,許多人員根本沒有學到什么精髓甚至整體銷售模式就開始換公司組建會議營銷,拿著在公司培訓的課件就開始填鴨式的教育,然后開始市場運作.可想而知這種簡單的模仿復制會有什么結果.本來會議營銷的完整模式要是能只停留在10個公司的運作下,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會有幾個支柱企業,可現在都難以自保了.市場等待下一次洗牌,會議營銷這個新模式也過早的夭折,沒有完成它自己的歷史使命,就被淹沒在市場浪潮之中。
在每一個會議營銷市場背后都有著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
曾經有一個大哥在中國某地做會議,主要以親情為核心.到最后產品被暴光,最后撤出市場.因為影響太大,就有記者去采訪購買的顧客.問顧客當時為什么購買產品,而且還購買這么多.現在后悔了嗎?顧客的回答絕對讓記者大跌眼鏡.竟然回答,我知道產品不好,我自己愿意買的,你看我把產品放在那里,我從來都沒有用過,如果現在還讓我買產品的話,我依然會購買.因為我看到那個業務員的時候就象看到我自己孫子孫女一樣,因為他們現在都在國外,一年也只能見一次.就我們老兩口在家,太需要親情,那些業務員來我家的時候,我們才能想起來我們還有兒女.....還有人關心,花點錢應該的(我當時就一個字,寒?。?/FONT>
評:此人將親情做到極致,銷售的核心就是一個情字.打準顧客的致命弱點,弱化產品,實現最終銷售.
有一狂人做浙江市場:
培訓時有一員工,讓她站起來做自我介紹一下,當時啊滿臉通紅,沒說一句話,眼淚出來了.在完成7天培訓后,那個員工為了找到一個顧客,因為顧客的資料不全(可能因為戒備心里,資料有點假吧)但是一定是住在收單的那個小區,那個小女孩竟然一家一家的陌生拜訪,一邊收單,介紹公司產品,一邊找那個顧客,兩不耽誤,沒有浪費一點時間.10幾棟樓一家一家的拜訪,當月完成銷售任務,并排名前十,7天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那個狂人就是這樣做市場的,當時第一個月收支平衡,還有可能盈利,招聘的大多都是新員工,只有一兩個做過會議的.第一個月做16場會.顧客到場率90%,沒有請不到人的概念.所有員工更沒有賣不出產品的想法.
評:此人培訓主要培訓人生目標,注重團隊,甚至連交通法規都培訓.培訓后嚴格讓每一個員工遵守。曾經就有一個員工評價他,說他能看到任何一個人的心里,這么了解對手,還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在昆明有一狂人做市場:
賣貨不按月賣,按天賣,開6天會,每天一場,連續的開.每場銷量10萬,會前有幾大要求:1.顧客準點到達率90% 2.顧客到會率90% 3.銷售產品要員工說了算,不能顧客說了算,不能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想買多少就買多少.4.六十萬的任務,六天完成,每天十萬,正負10%.(剩下的忘了,也差不多了).開會前給公司老總報計劃,老總一看做飛機直接過去.最后銷售量和目標基本一致,多了一點點.
評:個人極限主義,培訓采用激訓1個月.跟傳銷差不多.培訓會把每一個人都培訓成銷售狂人.組織紀律性,團隊合作力,自信心都達到極限.不過這樣的人才太少,這個經理不只理論還是實踐都是國內一流的.公司換個人都做不出這樣的市場,技術含量太高.
在江蘇有一個會議操盤手,第一次跳槽,去了一個代理商那里.三個月市場都是不溫不火,因為是第一次自己操盤,沒有經驗,市場整體啟動可能不到3萬元,成本很低.最后代理商不愿意了,員工所有保底工資取消.專職專家,主持取消,檢測取消,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司從經理到員工確沒有一個放棄的.反而在經理的帶領下,分析市場,找到自己的不足,加倍努力.和忠實顧客聯系在一起(當時顧客都知道企業銷售不好了).在大家的努力下,所有員工完成銷售任務.沒有一個掉隊.當月成本:專家4場.共計400元(因為知道銷量不好,實際只收350元),主持自己員工,檢測自己員工.成本低到不能太低,銷量確是當時那個市場人均第一。
評:不管在多難的市場,硬件設施多么的不齊全,只要所有員工上下齊心,沒有做不好的市場.這個經理獨到的管理方法就是太理想化,他從來都不讓公司任何一個員工掉隊,在沒底薪的3個月時間,沒有一個員工離開,而且還進了一些新員工,雖然當時在其他企業底薪都有,所有的員工沒有一個辭職.即使完全沒有銷售能力的員工,也是掉到后勤部門.獎罰不分明,是他的致命傷,但是到后來的三個月,最難的時刻,沒有一個員工遲到,沒有一個員工無故休假,沒有一個員工偷懶.他培訓和傳銷培訓最大的區別就是,傳銷關上門才能留住人,他培訓就是打開門,員工出去還會自己回來。員工回公司和回家是一樣的。
感動顧客:
在一次聯誼會上,有一個愛占便宜的顧客買了4000多元的產品,不停的索要贈品,到最后不能在給了,顧客不滿意了,退貨,為了退貨能順利,在聯誼會會場上就開始造成負面影響,大吵大鬧,當時可是十分惡劣。這樣的顧客在一般的業務員早就放棄了,那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