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黑龍江省提出了中醫藥強省的發展戰略:到2015年,全省中醫藥醫療體系、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終身教育體系、科學創新體系和行政管理體系日臻完善,中醫藥服務對衛生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35%,中藥產業實現年銷售額100億元,中醫藥服務范圍逐步延伸到農村、家庭、社區;中醫藥進入基本醫療服務、預防保健服務、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到2020年,中醫藥五大體系建設躋身于全國前5名,中醫藥服務在農村和基層達到全覆蓋。中醫藥隊伍素質得到全面優化,中醫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北藥品牌在全國打響。
那么,建設中醫藥強省的內在保障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為此,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衛生廳副廳長兼省中醫管理局局長王國才。
“若要中醫藥事業進步和騰飛,就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絕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談及中醫藥發展,王國才局長引用了《老子》中的一句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意思是突然興起的事情結束也突然。使我聯想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作為古老的中醫藥行業,要想增強自身發展后勁,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就應不斷總結中醫藥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審視目前中醫藥發展的形勢,就必須外爭扶持,內強素質,同時要結合自身學術特點,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發展支撐體系。具體地講,就要落實到人才、科技和政策三個方面。
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礎
王國才指出,人才是中醫事業的立業之本,興業之源?,F代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高水平的人才、高素質的從業人員無疑是一個行業興盛的最重要的資本。為此,我們通過各種教育方式和行政方法的綜合運用,發展壯大中醫藥隊伍,督促中醫藥人員不斷學習。
在建立這個人才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我們要突出政府的責任。人才保障體系必須是在中醫藥行政部門主導下建立。
王國才認為,政府主導的優勢有三點:第一,由行政部門根據中醫事業發展的現狀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可以合理安排各層次人員比例,避免由各單位自行培養所帶來的盲目性;第二,由行政部門主持人才培養規劃的實施,能保證政策的連續性,避免各單位自行培養人才可能出現的急功近利傾向;第三,由行政部門保障規劃的實施,可統籌調動中醫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國才介紹,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于2008年出臺了本省農村中醫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通過兩年的項目實施,打造出一支以縣級中醫
醫院專科(專病)技術骨干為核心、以鄉鎮衛生院中醫科臨床技術骨干為支撐、以重點掌握中醫藥適宜技術的鄉村醫生為基礎的農村中醫藥服務隊伍,不斷提高農村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最大限度地減輕農民群眾就醫負擔。其中,為66個縣級中醫醫院培養200名??疲▽2。I務骨干,重點運用中醫藥技能解決當地疑難病、多發病,為廣大農民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中醫藥??圃\療服務;為919個鄉鎮衛生院培養2000名中醫藥臨床技術骨干,重點是為農民群眾提供綜合性中醫藥診療服務,提升農村中醫藥服務水平,增強農村中醫藥服務可及性;為全省2萬名鄉村醫生開展全員的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培訓內容除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外,重點以簡、便、驗、廉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為主。
在這項人才培養工程中,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負責編寫培訓教材、師資培訓、督導項目進展情況、檢查培訓效果,并和各地市衛生局分別負責縣級中醫??疲▽2。I務骨干、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同時設專人負責項目管理、檔案管理、考核管理,加強對整個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確保了上述工作落到實處。
構建創新體系是中醫藥學術進步的動力
王國才認為,中醫是一個開放的學術體系,中醫理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秲冉洝返於酥嗅t的理論基礎,漢末,張仲景發展了內經的熱病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六經辨證,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巨著;華佗提出了臟腑辨證學說,撰寫了《中藏經》。金元四大家在充分吸收宋代張載、周敦頤等對于太極圖、元氣等的學術成就后,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學說,脾胃論、寒涼派、溫補派等異彩紛呈……這一切無不表明中醫理論是一門與臨床緊密銜接、不斷進行著自我完善的學術體系。
王國才認為,中醫應該建立起一個既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又能夠吸納現代科學的科技創新體系。中醫的發展可以吸收系統生物學、混沌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現代科研成果,但要按照中醫的學術特點研究中醫,絕不能削足適履地用實驗醫學方法驗證中醫。
去年初出臺的《黑龍江省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中醫藥創新能力,在全行業中樹立創新意識,引導中醫藥人員開展科研工作。到2015年,要建立起比較完備的科研支撐體系。到2020年,全行業實現科研資源、科研能力的整合,以重大科研課題為標志的中醫藥創新能力要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知識經濟時代,擁有創新能力則代表行業的生機與活力。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理論體系和知識技能的創新。為保證全省中醫藥事業
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提出明確規劃:重點建設好一個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10個三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20個二級中醫藥科研實驗室和5個國家級重點科研實驗室;要完成北藥數據庫、中藥藥理數據庫、中醫藥臨床數據庫、黑龍江省地產中藥文獻全文數據庫等基礎科研數據庫的建設。到2020年,完成上述所有科研支撐條件的整合,形成完善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
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
中醫藥行業要想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一個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王國才說,我們要樹立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理念,積極運用政策的導向作用,團結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向做大做強中醫藥事業方向共同努力;要合理使用政策的控制功能,保證中醫藥事業不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要重視政策的協調功能,為中醫藥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寬松氛圍。
王國才指出,在營造這一政策保障體系時,要注意及時將穩定的、成熟的政策上升到法律層面。一個完善的政策保障體系應當是中央的法律、地方的
法規、基層的實施細則以及各種配套政策相互作用,共同構成
中醫藥發展的一個穩定、寬松、清晰、明確的政策環境。中醫藥事業也只有在這樣的一個政策環境中,才會得到持續發展。
《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指導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既具有宏觀指導性,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強調了在深化醫改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又系統提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該《意見》的出臺,為中醫藥事業在新世紀新階段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創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
“今年5月1日,我省重新修訂的《黑龍江省發展中醫藥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亦開始正式實施,新《條例》分為8章55條,對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中醫藥服務的覆蓋范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中醫藥知識的普及等均做了具體規定?!蓖鯂沤榻B說,新《條例》增加了許多條目,較之1998年的原《條例》有重大突破和創新,其中最大亮點有: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把中醫藥發展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對中醫藥事業財政投入逐步增加,設立發展中醫藥專項資金,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發掘和推廣中醫藥診療技術,院內制劑得到重視;中西醫一視同仁,中醫藥納入醫保和新農合;坐堂行醫禁令徹底解除,執業年齡不受限制;放寬鄉村醫生從業約束,“赤腳醫生”可以合法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