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質量提高,人們開始重新追捧以天然綠色植物為原料的中藥。相比西藥能從原料、研發到生產、銷售一條龍完成,中藥企業各環節的獨立性相對較強,整個產業鏈很難達到“上通下達”的無縫對接,造成產品質量控制漏洞多,內耗嚴重,產業效率低下。
中藥企業發展水平偏低
第一,藥材資源豐富,但價格起伏不定,質量參差不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藥品生產企業有4900多家,規模大、技術高的企業不到50家。中小企業是產品發展的主角,但是由于藥材資源的價格不穩定,成本不斷提升,其發展步履維艱。
第二,研發投入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大批國內中藥專利被國外企業搶注。中藥產品研發是一個投入多、周期長、風險大的過程,也許投入巨資、耗費多年,也不一定能開發出新藥來。面對這種高風險,實力較差的企業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人力去研發。中醫藥產業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但目前日韓已搶先一步,占到國際中藥市場的七成以上,而我國僅占國際專利的3%。
第三,各省藥品招標趨于“低價是取”,大企業痛失市場,小企業為求生存偷工減料。創優質藥品,需優質原料,成本必然提高。
如何加快中藥行業發展?
首先,作為企業本身,要注重自身基礎實力的提升,改善經營管理。注重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和研發能力,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其次,注重產品科學性和標準化,了解并掌握國際藥物進口的法規,以合法合理形式進入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加強國際之間的科研合作,加深對中藥產品的研發和運用。
再次,中小企業與大企業要注重互相合作,加強交流與溝通。中藥行業企業需要專業平臺進行整個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如每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中藥博覽會(www.zycexpo.com),匯聚全國道地藥材、中藥加工企業、設備廠、醫藥公司、藥店等等全產業鏈。
總之,中醫藥是發源于我國的傳統產業,但也是國際性的朝陽產業。因此,我國中藥企業要不斷加強繼承和研發,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實現中藥現代化、標準化、國際化。